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28 点击次数:59
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有两位武将特别出名,其中一个是吕布。他手握方天画戟,骑着赤兔马,敢和三国中的任何高手过招。曹操曾夸他“勇猛无比,无人能敌”。
另一个是关羽,他拿着青龙偃月刀,骑着赤兔马。吕布死后,他谁都不放在眼里。虽然三国武将排名是“吕布第一,赵云第二,典韦第三,关羽第四,马超第五,张飞第六”,关羽只排第四,但他的整体影响力和吕布不相上下。
“三国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动荡时代,也是英雄豪杰纷纷涌现的年代,除了众所周知的吕布和关羽,还有一位猛将的武艺同样惊人,丝毫不逊色于这两位名将。
可惜的是,他这辈子没碰上赏识他的好领导,最后的下场也挺惨的。那么,这个人究竟是谁?他又有哪些故事呢?接下来咱们就聊聊他的经历。
【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】
大家应该都听过赵云在长坂坡七次冲锋的传奇。那时候,曹操带着二十多万军队向南进发,想要打败刘表、孙权这些对手,实现他一统天下的野心。
但在这之前,他得先处理掉一个人,就是曾和曹操一起喝酒聊英雄的刘备。刘备一听到风声,赶紧带着军队和老百姓离开了新野,曹操则带着精锐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。
那时,赵云怀里抱着年幼的刘禅,还要护着甘夫人和糜夫人。不料曹军追到了当阳长坂坡,场面一片混乱,大家被冲散了。发现刘备的妻儿不见了,赵云心急如焚,立刻调转马头回去寻找。
最后,在一个破败的村子里发现了他们的踪迹,可赵云也被曹军团团围住。没办法,赵云只好一手抱着小主公刘禅,骑着白马在长坂坡上左冲右突,来回冲杀了七次,斩杀了曹军五十多名将领,终于杀开了一条生路。
后人为了铭记赵云在长坂坡的英勇事迹,特意在当地竖立了“长阪雄风”石碑,以此颂扬这位英雄的非凡武艺。事实上,赵云能够在长坂坡成功突围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操对人才的珍视和手下留情的策略。
要不是他下令必须活捉赵云,不能下杀手,赵云恐怕早就没命了。说什么在百万大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,这种场景只能在小说里看到。所以罗贯中确实把赵云写得有点太神了。
有个细节需要说明,赵云确实在曹操的追兵中救出了刘禅,但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七进七出。不过,历史上确实有人完成了七进七出的壮举,那就是文鸯,他的勇猛程度堪比关羽和吕布。
有句老话说得好:“艺术比生活更精彩,但它的根还是在生活里。”罗贯中能把文鸯的事迹安到赵云头上,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,文鸯和赵云是不相上下的英雄人物。
【文鸯是何许人也】
文鸯的父亲文钦是曹魏的扬州刺史,他出身武将世家。因为文钦和曹魏皇族来自同一个地方,所以加入了曹魏阵营,成为一员得力干将,很受大将军曹爽的器重。
高平陵事件后,司马懿除掉曹爽,文钦家族因此受到牵连,司马师对他们心存芥蒂。不久,文钦被调往扬州驻防,负责抵挡吴国的军事威胁。
没过多久,司马师就把魏国皇帝曹芳赶下台,自己掌握了实权。司马家族夺走了曹魏的江山,这让文钦等老臣很不服气,他们决定起兵反抗,打算消灭司马家族。
那时候,文钦联合了毌丘俭、郑翼、吕宣、张休等人,列出了司马师的十一条罪证,起兵反抗。不料毌丘俭的部队被邓艾背叛,吃了大败仗,邓艾带着军队去接应司马师的人马。
事情来得太突然,司马师的部队行动又快,文钦一时没了主意。这时,他儿子文鸯站出来说:“咱们不如趁他们还没扎稳营寨,夜里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。”
就这样,文钦和文鸯兵分两路,抓住机会突袭司马师。文鸯率领主力部队冲到司马师营地前,大声叫阵要他出来应战。谁知司马师本来就有眼疾,一看到文鸯突然出现,吓得眼珠都瞪出来了。
司马师担心军心动摇,选择按兵不动。到了次日清晨,文鸯正愤愤不平地准备撤军。就在这当口,司马师心里盘算着:"现在文鸯的部队锐气已失,正是反攻的好时机。"
事情最后怎么样了?文鸯整晚都没等到司马师,憋了一肚子火。这时,他看到司马家的军队出来追赶,心里很是不痛快,就打算给司马师一个下马威,挫挫他的威风。
他带着一千骑兵冲进司马师八千人的阵营,来回冲杀了好几趟,把司马师的部队吓得不敢再追。这场战斗最后是文鸯这边输了,但司马师也没讨到便宜,回到京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。
文鸯父子战败后,逃到了东吴避难。到了257年,魏国大将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昭,和吴国结成了盟友。吴国就派文鸯父子去给诸葛诞帮忙。
这场仗打得不太顺利,诸葛诞怀疑文鸯父子起了异心,就找了个机会把文鸯的父亲除掉了。文鸯得知后,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替父亲讨回公道,可自己势单力薄,根本斗不过人家,最后只能逃出城去,投奔了司马昭。
司马昭对过去的事不再追究,即便有人进言要除掉文鸯,他也未予理会。他明白,若此时处死文鸯,只会逼得叛军更加团结,因为对他们来说,投降是死路一条,不投降也是死路一条。
正如所料,司马昭接纳文鸯的策略奏效了。诸葛诞那边的人看到这情况,心想“司马昭连仇人文鸯都不杀,肯定也不会动我”。这种想法一传开,没多久叛军就被镇压了,诸葛诞也丢了性命。
【平虏护军却晚景悲凉】
到了司马炎掌权的时候,贾充这个小人帮了大忙,西晋顶替了魏国,文鸯当上了平虏护军。没过多久,北边的鲜卑人带着兵就打了过来,西晋的几个大将胡烈、苏愉、牵弘、杨欣都死在了他们手里。
司马炎手下缺兵少将,愁得他寝食难安。关键时刻,文鸯挺身而出,奉命带兵北上迎战。这场仗打下来,文鸯的军事才能显露无遗,他既有胆识又有谋略,率领部队一举杀入鲜卑军营,大获全胜。
这场战役结束后,胡人部落二十万大军投降,彻底丧失了南侵的能力,文鸯也因此名震四方。战后论功行赏,司马炎任命他为东夷校尉,并授予假节的特权。然而,就在文鸯准备赴任之际,司马炎突然撤销了他的职务。
从那以后,文鸯再也没能获得司马炎的器重,余生始终处于失意之中。司马炎去世后,他的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,这位皇帝颇为有趣,他曾留下一句著名的话:“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”
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当个好皇帝呢?整个西晋时期,朝政大权都落到了贾南风手里。前面说过,奸臣贾充帮着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的江山,而贾南风正是贾充的闺女。
贾南风为了彻底掌握西晋大权,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,策划了一场政变,除掉了对她威胁最大的太傅杨骏和他的同伙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文鸯的厄运降临了。
之前说到,诸葛诞干掉了文钦,文鸯想报仇却没能成功,于是投奔了司马昭。文鸯的倒戈让诸葛诞的部队士气大挫,最终不仅打了败仗,连诸葛诞自己也丢了性命。
诸葛诞在曹魏朝廷里资历很深,家族背景显赫,还和不少权贵结了亲家。到了司马衷当政时,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,他和贾南风关系密切,算是一路人。
司马繇为了替外公出气,故意陷害文鸯,说他跟杨骏是一伙的。朝廷信了这话,马上抓了文鸯,还把他全家老小都给杀了。这位英雄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人世,那年他才五十四岁。
整体来看,文鸯的武艺和带兵打仗的本事,完全可以和关羽、吕布相提并论。可惜罗贯中写的《三国演义》,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到三国前段的故事。
三国中后期的事情,《三国演义》里讲得不多,关于文鸯这个猛将,书里也只简单提了几笔,根本没怎么详细描写。虽然他是个厉害角色,但在书里却像被遗忘了一样,没得到应有的重视。
如果你熟悉文鸯的故事,就能看出他和西凉的马超在很多方面很像。两人都来自武将家庭,从小跟着父亲长大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。
马超曾因割须弃袍而闻名,文鸯则以“七进七出”的事迹为人所知。父亲去世后,马超选择独立行动,文鸯也走上了相似的道路。然而,由于缺乏政治智慧,再加上反复背叛,马超未能获得刘备的信任,后半生默默无闻,文鸯的结局也大致相同。
文鸯的军事才能不输给曹魏末年的名将邓艾,两人都是打仗的高手。不管是应付亡国危机还是对付外敌进犯,他们都能靠聪明才智打赢仗,而且每次都是大获全胜。
可惜的是,邓艾最终中了别人的圈套丢了性命,文鸯也是一样的结局。老话说得好:“世上得先有伯乐,才能发现千里马,千里马其实不少,但伯乐却不多见……”要是文鸯生在三国早期,能跟着曹操做事,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。
他的成绩远不止这些,可以说,他就像当年名将许褚一样出色,甚至比许褚还要厉害。你觉得呢?